牛宝体育新闻
大数据赋能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牛宝体育益诉讼检察工作
河流是大地的脉搏,滋润大地、哺育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牛宝体育,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在数字检察战略推动下,以大数据赋能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抓好长江、黄河大保护,守护好长江、黄河生态环境,是检察机关担负的重要职责。数字检察专刊以四地检察机关开展的相关工作,呈现数字时代检察机关以数字赋能母亲河保护的生动实践。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来到黄河岸边,借助技术手段对黄河河道水域岸线乱占滥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诉前检察建议整改情况进行取证后,确认已达到整改要求。
西固区是甘肃省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黄河西固流域总长37.5公里,沿线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是兰州市主城区唯一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全市436万人口的饮用水供给。
今年6月,该院发现在辖区一高速公路出口以南、距离黄河较近处有一个大型停车场,正好处于准水源保护地范围内,距黄河北岸仅有5米左右,场内停有数十辆大型工程车辆,堆积着建材物料。
“这个停车场有环境污染风险。”办案检察官恭伟松敏锐觉察到这一问题。6月20日,该院决定对该线索立案调查。“我们运用电子测距仪、无人机航拍、3D卫星实景地图等技术手段,对案件现场进行拍照、录像,为办案奠定了坚实基础。”恭伟松介绍,该院借助科技手段和相关平台查明该停车场没有合法手续,并且场内停放了50余辆大型工程车辆以及两堆10余立方米的钢管物料。
到底有没有对河流造成污染?“可以使用土壤重金属分析仪对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兰州市自然资源局西固分局的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办案组建议。办案组提取油罐车底的土壤样本后,前往质检部门进行鉴定,最终证实样本确实存在油性物质,但并未超过污染标准,科技赋能有效提高了案件监督的精准性。
6月25日,该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3名人民监督员参加。“这个停车场离河岸边究竟有多近?”听证会上,人民监督员提出想看一下停车场的全貌。办案检察官随即展示了无人机测绘图以及通过无人机低空摄影获取的高清晰影像数据生成的停车场沿河区域三维地理空间信息。
“真的就是在岸边啊!同意向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面对科学翔实的证据材料,人民监督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理意见。随后,该院向参加听证会的区水务局和河口镇政府两家单位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对该处停车场乱占滥用黄河水域岸线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尽快恢复岸线原貌,切实保护黄河水域岸线生态。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积极整改,并就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向该院复函。根据无人机沿河道远距离航拍,停车场内停放的所有工程车辆已全部挪走,堆放的钢管物料也已清理完毕,河道沿线设置了垃圾临时收集设施,附近也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
“结合本次问题整改,黄河沿线各村镇也吸取教训,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决遏制生态环境问题再次发生。”区水务局负责人表示。
“科技赋能法律监督,能有效破解办案中检察官不善监督、不会监督以及浅表化、碎片化监督等问题。基层检察院应当不断增强做好数字检察的责任感、紧迫感,将数字检察作为辅助检察办案的‘智慧工具箱’。”该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李小东表示。
万里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流入渤海,这里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沿海滩涂平坦,基础饵料丰富,适合贝类、鱼类繁衍生息。然而,丰富的渔业资源引来了非法捕捞者的觊觎,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大数据。为此,垦利区检察院利用数字模型办理类案,督促相关部门规范禁渔期船舶管理,服务黄河入海口渔业资源保护,探索出一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新路径。
“只要报上船只信息,付某某就能帮我们办来许可证。我们利用许可证驾船出海作业大数据,但从来没去过许可证要求的承包海域,都是直接出海捕捞蓝蛤。”这是该院在办理一起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向办案检察官所作的供述。
办案检察官对案件信息进行整合后发现,在伏季休渔期间,涉案的多艘船舶利用某农牧开发公司从海洋渔业部门批量申领到的《伏季休渔期贝类采捕许可证》(下称“采捕许可证”),越界到黄河入海口公共海域使用禁用渔具捕捞蓝蛤等天然贝类,数量高达7.57万斤,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该院在办结此案后,于今年初依托东营市检察院开发建设的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通过类案排查,选取案件关键要素,引入行政机关大数据信息,研发应用伏季休渔期贝类采捕许可证管理监督模型。
“该模型通过比对获得采捕许可证的船舶信息和船载GPS上传的数据,即可查明船舶在禁渔期是否有越界捕捞的情况。同时,根据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信息与申领采捕许可证的船舶信息进行比对,可批量发现存在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情形的船舶,从而督促海洋渔业部门依法进行监管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交由公安机关侦办,从根源上打击在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该院办案检察官任静介绍说。
该院通过模型排查发现,2021年至2022年持采捕许可证非法捕捞的船舶共14艘,涉案船舶均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院据此向海洋渔业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份,督促其完善采捕许可证管理工作;会同海洋渔业部门执法人员召开座谈会2次,就完善采捕许可证管理规定及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日常监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海洋渔业部门立即整改,实施违规渔船黑名单制度,收紧采捕许可证发放条件,发放采捕许可证的渔船由往年的600艘降至不足100艘,并开展禁用渔具专项清理活动,清理禁用渔具36套。
该院依托监督模型有效实现了打击犯罪与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督促行政机关履职的同步推进,多线监督并行,形成了检察机关在海洋领域的立体化监督格局,显著提高检察监督质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大数据思维拓展检察监督模型应用范围,紧抓落实黄海渤海海域伏季休渔期规定,加大伏季休渔期对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助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服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该院检察长束斌表示。
碧溪河面,微风浮动,泛起了层层金色的浪花,一群群小鱼在浅底遨游……近日,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负责长江生态的检察官李姣对一起水葫芦侵占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此情此景让她欣喜不已,“涪陵水环境指挥调度平台这次发挥了大作用。”
据了解,涪陵水环境指挥调度平台由当地生态环境局研发,是记录全区重点水域实时水质指标的智慧平台。依托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该院可共享该调度平台信息,通过对河流断面进行实时监测,直观掌控河道水质、流量、河岸景观带管护信息等情况,有效挖掘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线月,李姣借助该平台发现,碧溪河斑竹断面监测点处“亮出”预警标志,初步判断水质有异常。
“碧溪河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全程45.8公里,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这个水质异常河段距离长江入河口仅有2公里左右。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查清污染源头。”事不宜迟,李姣当即带领部门干警前往碧溪河现场勘查。经无人机航拍发现,一条绿色植物带像厚重的棉被一般压在河面上,“初步估算植物带覆盖河面约600米,面积约30亩。”经提取植物样本,再与各类植物图片特征、生长习性等对比分析,办案检察官辨认该植物就是外来入侵生物凤眼莲,俗称水葫芦。
“这东西长得快,几天不见,又往前窜好几米。”面对前来走访的办案检察官,附近村民王大爷心急地说,“就怕它一不留神窜到我们稻田里,那就遭殃了!”办案检察官拿出公益诉讼勘查箱检测水质后发现,该河段多项水质指标不达标。
事实上,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不仅抢占了鱼类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水体自净能力,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
今年6月2日,该院与区农业农村委、水利局及属地乡镇联合召开诉前磋商会。会上,各方就整改方式、分工、时限达成一致意见。其后,还邀请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团队,借力“外脑”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和长效预防方案。
有了成熟方案的指引,一系列行动相继展开。工作人员利用挖掘机和渔船对河道里的水葫芦进行打捞清理,再将打捞起来的水葫芦运到指定地点,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仅过了一个月,水葫芦的人工打捞、无害化处理工作就全部完成,过去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碧溪河,总算可以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了。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在河段下游设置拦截网,定期安排专人巡查管护河道,实现溯源治理、防患未然。
“打破数字壁垒,打造一个数字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是我们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创新增长点。”据李姣介绍,该院自成立数字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以来,积极畅通与区农业农村委、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大数据共享渠道,综合运用“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涪陵水环境指挥调度”“智慧河长”“涪陵规划定位”等大数据平台,累计摸排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余件,推动解决河道保护、渔业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等问题30余个。
“下一步,我院将聚焦深化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改革,继续探索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新模式、新场景、新应用,持续深化一体化保护、专业化履职和多元化治理,以数字革命驱动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该院副检察长庄永东表示。
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省襄阳市,境内汉江全长195公里,30多条支流直接汇入汉江,是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今年10月,襄阳地区老河口市汉江河道水流湍急,秋汛洪峰正滚滚下行,江宽水畅,奔流不息。而这里几个月前,还不是这个样。
“借力大数据开展专项法律监督是助力流域综合治理的必然路径,而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建立法律监督模型则是最优解。”
今年2月,湖北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助力流域综合治理”专项检察活动后,襄阳市检察院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襄阳市检察院和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老河口市检察院两个基层检察院组成工作专班开展模型研发工作。
3月,水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投入使用。这个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办案科技利器,应用于水、岸线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安全保护等多个监督领域。模型将每周、每月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线索后主动推送给办案检察官,改变了以往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大部分来自新闻媒体、群众举报、社会组织移送等的被动受案局面。
自3月中旬投入实战以来,监督模型共筛查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条,襄阳市检察机关已立案33件。
5月初,老河口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收到监督模型推送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后,联合技术部门干警多次到现场进行无人机航拍取证,经调查核实并调阅该企业临时用地批准书,查明位于河道内的建筑确属超期用地。
经查,案发时该企业正准备将临时搭建的建设用房转让给一家混凝土加工企业,如果成功转让并投入经营,重型车长期碾压将对河道造成极大破坏,水环境也无法得到保障。6月28日,该院决定向水利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发出后,老河口市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督促违建企业开展违法建筑拆迁工作。拆迁时,老河口市河道内,阵阵轰鸣声传来,大型机械有序清理建筑垃圾,影响行洪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违法建筑被逐渐拆除,截至8月底,已全部拆除违法建筑并恢复地貌。
随着违法建筑的拆除,这起由监督模型发现线索并成功办理的该企业河道内妨碍行洪违建案落下帷幕,这只是襄阳市检察机关以数字视角、数字监督探索汉江流域治理类案监督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检察监督不是最终目的,整改恢复才有根本意义。公益诉讼案件除了线索发现难,后续监督整改“回头看”也是一个难题。
随着监督模型的研发使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对案件整改情况的全流程“回头看”,有效推动公益侵害问题解决,避免虚假整改、反弹“回潮”等情形,有效巩固监督实效,曾经的难题被攻克,汉江流域公益保护也做得更实更深。
(检察日报 南茂林 卢欣 郭树合 王艳青 满宁 赵欢 杨怡 戴小巍 胡寰博 鲁沛兴)